查看原文
其他

【华创非银】信托行业深度报告:政策转向促拐点,创新撬动新蓝海

2016-08-22 华创非银团队 华创非银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多元金融

信托行业深度报告

 政策转向促拐点,创新撬动新蓝海


主要观点金融行业监管重塑,通道业务将从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向信托转移。

上半年证监会对基金子公司和券商的资本监管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表外资产将计入风险资本,导致部分券商和绝大部分基金子公司因为净资本不足而难以支撑目前超过23万亿的资管业务规模,挤出效应将使8-10万亿的规模向信托迁移。同时通道费率也将面临大幅度的上升,信托行业有望量价齐升。

经过多年的整顿,信托行业基本面触底回升,创新业务开始出现。

信托历史上经过多次整顿,最近的一次是从2012年开始,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补充资本,排查风险,而证监会开始鼓励通道业务,导致了此消彼长,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目前规模23万亿,已经超过了信托行业16万亿的规模。在这段时间,信托公司开始发展主动管理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实力大幅增强。目前行业融资类信托占比降低到24%,事务管理类占比高达42%,消费信托、互联网信托、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开始出现,尤其是消费信托,将资产管理与消费权益对接,将使信托的客户从高净值大幅扩展到低净值客户,再次演绎长尾效应。消费信托领域目前基本是空白,信托公司的在前期的市场探索和产品设计上还小心翼翼,同时信托公司的IT系统也需要全面升级。我们认为,未来消费领域、尤其是高品质消费领域是十万亿级的蓝海,信托公司发挥集中采购和总对总的优势,能够为客户争取到单个个人无法获得的消费权益,空间难以想象。短期信托公司仍需在产品设计、系统改造和销售渠道上进行投入和拓展。

政策从严转向鼓励创新,信托牌照价值将重估

2015年之前信托的监管职能在银监会非银司,非银司同时还监管小贷、消费金融、财务公司等,对信托的监管导向以防风险为主。2015年初银监会从非银司中独立出信托监管部,加强对信托公司监管和政策支持,也是政策面的拐点。信托行业目前68家公司,从1999年中国银监会对信托业实行分业管理以来,直到2007年的分类管理,一直就没有新批信托公司,而是从原有的信托公司中进行专项治理,换发新的金融牌照,信托公司的新设基本已经不可能,随着监管的重新定位,牌照价值将重估。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未来1-2年内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和收入都会有明显的边际改善,尤其创新业务如果能大规模铺开,信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被改写,目前由于政策的转向进一步明确了行业的拐点,我们认为信托行业值得重点关注和配置,推荐安信信托、爱建集团。

风险因素:政策基调转向,创新进程放缓



核心观点
  • 信托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子版块之一,一直没有受到市场的足够重视,这与前些年信托行业以通道业务为主、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关系,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过多年的整改和重定位,信托行业资产质量已经大有改观,创新也在快速萌动。我们认为信托行业可能正在进入一个中周期的拐点,而市场还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在银行理财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信托板块短期已经有所上涨,我们认为这只是信托板块逻辑的一小部分,主要逻辑如下:

  • (1)金融子行业监管重塑、正本清源,通道业务将从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向信托转移。上半年证监会对基金子公司和券商的资本监管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表外资产将计入风险资本,导致部分券商和绝大部分基金子公司因为净资本不足而难以支撑目前超过23万亿的资管业务规模,挤出效应将使8-10万亿的规模向信托迁移。同时通道费率也将面临大幅度的上升,信托行业有望量价齐升。

  • (2)经过多年的整顿,信托行业基本面触底回升,创新业务开始出现。信托历史上经过多次整顿,最近的一次是从2012年开始,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补充资本,排查风险,而证监会开始鼓励通道业务,导致了此消彼长,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目前规模23万亿,已经超过了信托行业16万亿的规模。在这段时间,信托公司开始发展主动管理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实力大幅增强。目前行业融资类信托占比降低到24%,事务管理类占比达到42%,消费信托、互联网信托、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开始出现,尤其是消费信托,将资产管理与消费权益对接,将使信托的客户从高净值大幅扩展到低净值客户,再次演绎长尾效应。

  • (3)政策从严转向鼓励创新,信托牌照价值将重估。2015年之前信托的监管职能在银监会非银司,非银司同时还监管小贷、消费金融、财务公司等,对信托的监管导向以防风险为主。2015年初银监会从非银司中独立出信托监管部,加强对信托公司监管和政策支持,也是政策面的拐点。信托行业目前68家公司,从1999年中国银监会对信托业实行分业管理以来,直到2007年的分类管理,一直就没有新批信托公司,而是从原有的信托公司中进行专项治理,换发新的金融牌照,信托公司的新设基本已经不可能,随着监管的重新定位,牌照价值将重估。

  • 我们认为未来1-2年内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和收入都会有明显的边际改善,尤其创新业务如果能大规模铺开,信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被改写,目前由于政策的转向进一步明确了行业的拐点,我们认为信托行业值得重点关注和配置,推荐安信信托、爱建集团。



监管重塑,信托立足产融结合

(一)监管新政将体现挤出效应

  • 去年股灾以来金融监管的重心就转向了排查通道、去杠杆,意在掌握市场资金的流向和结构,尤其是通过多层金融架构设计从银行体系流出的理财资金,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主要包括:

  •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16年4月8日征求意见,10月1日正式实施

  •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2016年5月18日征求意见

  •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2016年5月18日征求意见

  •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2016年5月发布重新修订稿

  • -《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6年6月1日

  •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办法》:7月18日正式实施

  •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7月27日开始征求意见

  • 这一系列的规定将对通道业务产生直接的影响。所谓通道业务是指是指金融机构(券商、基金子公司、信托等)向银行发行资管或信托产品吸纳银行资金,再用于投向银行指定的项目,帮助银行曲线完成信托贷款、资金出表等,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向银行提供通道,收取一定的过桥费用。通道业务在09-12年曾经拉动信托行业大幅增长,而2012之后,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开始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6月底,券商资管的定向管理业务规模12.6万亿元,基金子公司的规模11万亿元,其中一对一8.2万亿,一对多2.8万亿元。


  •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只能通过信托计划,而非资管计划。这将导致未来银行投非标的需求将从目前的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转向信托。截至今年2月,银行理财总规模已超过26万亿,预计目前28万亿左右,其中约15%属于债权类非标,4.2万亿元将全面转向信托,假设目前70%是通过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完成的,则会带来额外的增量约3万元。这是属于行政性的强制规定。

  • 从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角度来看,这种迁徙资产的规模将更为庞大,影响也更为深远。今年10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对券商的资本监控将采用新指标—资本杠杆率,计算方式为核心净资本/表内外资产总额,并设定不低于8%的监管要求。从此游离于资本占用之外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将纳入计算,计算系数为0.2%。券商目前12.56万亿的定向资管业务将需要额外增加250亿元的表外资产,按8%最低的资本杠杆率计算,将占用20亿的净资本,这对资本充裕的证券行业而言整体影响不大,但是会有结构化的影响,部分未上市资本相对紧缺的中小公司还是面临额度告罄、业务流失的影响。


  • 金子公司则更为明显。《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5月18日开始征求意见,目前尚未正式落地,但预计正式稿的变化不会太大。其中规定,基金子公司将对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其他业务计提风险资本,净资本之和不得低于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假设一对一专户按最低的0.15%计算,一对多专户按最低0.8%计算,风险资本为347亿元,而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一共75亿元,经过调整后的净资本规模应该是更小的,完全无法支撑11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我们预计未来将有一半以上的业务向信托公司转移。


(二)金融子行业重定位体现信托平台价值

  •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金融监管机构对子行业的重新定位将凸显信托公司产融结合的独特优势。去年股灾充分体现了金融创新和综合渗透之后监管上的窘迫,因而一行三会在今年对各子行业的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将从疯狂生长的通道之路重新转向发挥主动投资能力的资管主业上来。在7月的一个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强调:

  • “目前存在问题:行业功能定位、发展路径存在偏差,行业主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不足。一些机构大量从事通道业务、非标融资类业务,提高融资成本,部分机构还设计了比较复杂、不透明的产品,进行监管套利、政策套利,未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反而主导了金融扭曲。

  • 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运作、强化投行业务管控现阶段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不是要将通道业务全停掉,要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通道业务早晚是要消亡的,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要强化投行业务的内部管控。”

  • 我们判断在这种监管导向下,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未来的通道业务将不再成为战略倾斜的重点,而聚焦一二级市场、标准化的投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 未来由于监管风向的变化,我们估算从基子和券商转移的通道业务规模可能在8-10万亿级别,相当于目前信托行业总规模的50%-60%。此外由于通道的资源变少,价格也将上涨,目前信托1‰的费率也将水涨船高,假设上涨到2‰,将给信托行业带来160亿左右的增量收入,占比在20%左右。

  • 信托牌照价值将被重估。消费金融、财务公司等,对信托的监管导向以防风险为主。2015年初银监会从非银司中独立出信托监管部,加强对信托公司监管和政策支持,也是政策面的拐点。信托行业目前68家公司,从1999年中国银监会对信托业实行分业管理以来,直到2007年的分类管理,一直就没有新批信托公司,而是从原有的信托公司中进行专项治理,换发新的金融牌照,信托公司的新设基本已经不可能,随着监管的重新定位,牌照价值将重估。



锻造核心竞争力,信托基本面触底回升

(一)粗放增长放缓,聚焦主动管理业务

  • 信托业具有区别于其他金融业天生的制度优势。在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下,信托业的混业特征是其天生的制度优势。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只有信托业务范围最为广泛,可以同时涉足资本、货币和实业三个市场。根据2007年新颁布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固有资产投资的范围包括自有固定资产、金融类公司股权,金融产品,信托资产投资范围基本上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投资于货币、资本、信贷以及实业领域。资金运用方式包括投资、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买入反售、租赁等。


  • 信托行业从2013年初增速见顶,在政策收紧后低调潜行。信托行业凭借全牌照的优势,在金融领域从事着庞杂的业务,甚至游走于政策的缝隙,利用监管的空白来开展业务,在某些时候,这使其不需要进行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客户拓展等投入,只是出让自己的平台,就能获得不菲收入,而忽略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业。平台之殇,大而无方,信托公司缺乏明确的方向定位,过去只要有利可图就一哄而上,往往在经济过热时期会推波助澜,通过各类项目和投资贷款导致信贷规模增加,影响宏观调控,从而在短短30年内经历了6次整顿。最近的一次是从2012年开始,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补充资本,排查风险,而证监会开始鼓励通道业务,导致了此消彼长,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目前规模23万亿,已经超过了信托行业16万亿的规模。信托公司的托管资产规模业务在2015年下半年首次出现下降。


  • 信托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开始发展主动管理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抗风险实力大幅增强。2011-2015年间,信托赔偿准备金规模占所有者权益比例呈现稳中有升。2013年末和2014年末赔偿准备金占比分别是3.55%和3.78%,2015年末上升到4.12%,提高了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2015年末信托业的风险项目个数为464个,资产规模为973亿元,比第3季度末的1083亿元减少110亿元,环比下降10.16%。在973亿元的风险项目中,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为61%,单一类信托占比为37%。对应16.30万亿元的信托资产规模,不良率为0.6%,比3季度末的0.69%略有下降。随着信托业资本实力的扩充和信托保障基金的实施,信托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另一个角度我们与银行相比,信托行业的不良率与银行的基本朝同一个方向波动,近几年来还表现出了明显的稳定性。2016年1一季度上市几家银行的不良率在1.5%左右,而信托仅0.6%。目前市场预期银行的不良率已经见顶,而信托也会跟随这一趋势。



(二)事务管理类信托异军突起,未来创新担当

  • 信托公司的优势在于产融结合,能够横跨货币、资金和实物多个领域设计产品、整合资源,而通道业务只是消耗制度红利,难以为继。近几年调结构的过程中,融资类的信托占比逐步下降,事务管理类异军突起,2016年一季末占比达到42%,成为规模最大的一类产品。事务管理类信托最能体现信托的制度优势和信托的本源功能。


  • 什么是事务管理类信托?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在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有关信托培训的教材里,事务管理类信托主要是指委托人交付资金或财产给信托公司,指令信托公司为完成信托目的,从事事务性管理的信托业务。这类信托业务由委托人驱动,信托公司一般不对信托财产进行主动的管理运用,包括股权代持、员工福利计划、股权激励计划等。可见传统的事务管理类信托是属于被动型的,主要应用目的是利用信托的特有制度优势,如权益重构、名实分离、风险隔离、信托财产独立性等为委托人提供服务。而近几年信托行业开始探索创新,在事务管理类信托下发展出了许多新的品类,如家族信托、土地流转信托、消费信托等

  • 事务管理类的信托有制度优势。由于信托公司也需要符合净资本不低于净资产40%,净资本不低于风险资本100%的要求,信托公司在开展业务时也要考虑各项资本占用,事务管理类的信托资本占用远低于投资类和融资类,因而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而成为信托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虽然目前42%的占比中,不排除有一些信托公司为了监管套利把其他类型的业务包装成事务管理类,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信托自身的定位已经体现出,这块业务将是信托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三)家族信托:财富传承需求逐步爆发

  • 家族信托是一种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富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目标,最早出现在长达25年经济繁荣期(1982年到2007年,被称为美国第二个镀金年代)后的美国。家族信托,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富人一旦把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打理,该资产的所有权就不再归他本人,但相应的收益依然根据他的意愿收取和分配。富人如果离婚分家产、意外死亡或被人追债,这笔钱都将独立存在,不受影响。 家族信托能够更好地帮助高净值人群规划“财富传承”,也逐渐被中国富豪认可。

  • 2013年初,平安信托发行内地第一只家族信托——平安财富·鸿承世家系列单一万全资金信托。此信托产品募集规模为5000万元,合同期为50年,客户也就是委托人,是一位年过40岁的企业家。根据约定,信托委托人与平安信托共同管理这笔资产。目前招行是国内首家推出家族信托业务的银行,其家族信托基金主要针对家庭总资产5亿元以上的客户,资产门槛为5000万元,期限为30-50年(跨代),为不可撤销的信托。招行通过私人银行渠道挖掘客户需求和设计产品,但最终家族信托的产品还是要通过和信托公司的合作来落地

  • 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外贸信托、中融信托等信托公司均推出了家族信托业务。2015年信托公司年报显示,多家信托公司已将家族信托这一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视为转型重点。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家族信托将迎来发展契机。

  • 根据招商银行的私人财富报告,2015年末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已经达到126万,其中资产超过5000万的人士16万,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37万亿元,还在保持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财富分配和传承将成为高净值人士的重要考量,对家族信托的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四)消费信托:切入万亿消费蓝海

  • 消费信托,简单来讲就是理财+消费,是为消费而进行的投资理财,也是一种具备了金融属性与产业属性的消费产品。信托公司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让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的同时获得消费权益,直接连接投资者和提供消费产品的产业方,从而将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和消费需求整合起来,达到保护消费者消费、实现消费权益增值的目的。消费信托产品以消费投资为切入点进入普通客户视野,不仅丰富了普通投资者的理财方式、提升投资者生活质量,而且直接联接产业链前端融资需求与后端消费需求也为信托公司开展业务积累了客户与资源。

  • 消费信托非常适合嫁接互联网,有望再次演绎从高净值客户到长尾客户的逻辑。消费信托由于是资金和消费权益的组合,每个一个信托产品购买人都将在信托公司设立一个单独的账户,从而被认定为一个独立的信托产品。这与此前的集合信托计划不一样,后者是所有的信托购买人共用一个资金账户,因为其私募性质不能超过200人。消费信托的这一特征使其不受到200人数的限制,同时购买门槛也大幅降低,甚至到几百元的水平。消费信托因而具备了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基因,使信托公司的目标客户从高净值人士向普通群众扩展,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 中信信托是消费信托领域的先行者。从2013年12月至今,中信信托至少已推出的消费信托产品包括:业内首款消费信托产品“中信·消费信托嘉丽泽国际健康度假产品系列信托项目”、首单互联网消费信托“百发有戏”(与百度合作,最低认购门槛10元)、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的“一千零一夜”产品、“海洋旅游包”,此外,主打消费金融的“中信宝”消费信托互联网平台正式推出,覆盖养老、旅游、家电、酒店等多个领域。

  • 业内其他公司纷纷跟进。西藏信托推出一款名为“BMW X1”的信托方案,根据该方案,投资人认购一款金额为150万元的3年期信托产品,可以免费获得一台市场价39.8万元的宝马X1 20i line轿车。信托产品3年期满后,除了拿回自己的150万元本金,投资人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使用车辆;二是由万宝行(中国)融资租赁公司以15万元回购车辆。长安信托推出了购买苹果手机的电信信托计划,北京信托推出与养老机构床位挂钩的养老信托。


  • 消费信托的本质是客户让渡了部分资金的收益权,但是可以提前获得消费享受,使得原来“理财-增值-消费”的逻辑直接缩短为“理财-消费”,这对于参与各方都具有吸引力:

  • - 对消费者:在购买信托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消费权益,不用等待,同时到期可以获得本金返还,不用担心商家倒闭或跑路的风险;

  • - 对商家:获得稳定的可预测的消费客流,同时有利于打响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与信托公司的合作也能提升公司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盘活资产;

  • - 对信托公司:获得低成本的资金,通过消费权益提供差异化的竞争实力,对客户的服务全面升级。

  • 由于消费信托领域目前基本是空白,信托公司的在前期的市场探索和产品设计上还小心翼翼,同时信托公司的IT系统也需要全面升级,从过去几十亿资金一个账户到现在几百块也是一个账户,对长尾客户的服务提升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这也需要信托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我们认为,未来消费领域、尤其是高品质消费领域是十万亿级的蓝海,信托公司发挥集中采购和总对总的优势,能够为客户争取到单个个人无法获得的消费权益,空间难以想象。短期信托公司仍需在产品设计、系统改造和销售渠道上进行投入和拓展。

(五)土地流转信托: 信托平台化解制度难题

  • 土地流转信托是指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和保障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信托中介服务机构接受农民的委托,按照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需求,通过规范的程序将土地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给其他公民或法人进行农业开发经营活动。信托公司参与土地流转信托则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管理者,受托管理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的信托报酬只能来自于土地流转后所产生的地租提升及其他增值收益。也就是说,只有在信托公司对土地流转进行管理,产生了“增值收益”。土地流转后的土地经营状况,这是整个信托计划成败的关键,也是信托公司能否长期合理获取信托报酬的关键。

  • 从13年第一个土地信托项目开始,目前的土地流转信托过程中,大多是政府主导。2015年末,中建投信托·成都城乡统筹财产权信托正式落地。该土地流转项目围绕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背景而展开,该单土地流转信托所涉及的农业用地,全部位于青白江区福洪乡幸福村与杏花村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内。在模式上,该信托产品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即实现“前期资金支持+受托人+产业导入”的多层次管理。成都市融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其合法拥有的当地约3360.1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委托给中建投信托进行主动管理和经营分配,筛选和指定土地运营商作为运营主体,对土地进行运营。

  • 作为产品的一大亮点,以往土地流转信托在土地信托端信托公司对土地运营的管理,主要承担的是事务管理职能,而该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信托公司具有自行筛选、审查和确定土地正式运营商的权利,并有权对运营商进行日常监督,这与以往只能被动接受政府平台公司对土地运营商的指定相比,信托公司在信托合作中的话语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推荐安信信托和爱建集团

(一)安信信托:主业稳健,外延扩张启动

  • 安信信托06年底开始筹划与中信信托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到2013年决定终止,公司在长达6年的南柯一梦中基本停滞了自身信托主业的发展,也错过了08年以来信托行业跃进式的规模扩张。在信托行业对资本、风险的管控趋于严格的环境下,公司为迅速补充资本金于2014年启动对控股股东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启动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3亿元,2016年启动第二次增发募集资金50亿元,目前已经过会。虽然公司发展由于重组事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较低的基数也赋予了公司更大的弹性和向上空间,我们认为在大股东的全力支持下,安信信托未来2-3年还能保持30%左右的增速。

  • 公司一季度净利润6.08亿元,同比195%,每股收益0.34元,单季度ROE达到9.2%。手续费佣金从去年的79%上升至89%,达到9亿元,同比增132%,得益于公司去年受托管理业务的规模增长和结构调整。2015年初公司受托资产150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占比30%,到年末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300亿元,主动管理型达到45%,而且主要在增资后下半年发力,上半年基数相对低。我们预计2016年一季度公司的主动管理型产品接近50%,同时规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信托报酬率保持稳定。去年一季度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产生了6000万的成本,今年则没有,也是拉动增长的原因之一。

  • 大股东彰显长期决心,湘财证券入局或能促进合作。大股东国之杰集团继去年增资31亿之后,再次投入12.8亿元并锁定5年,显示对做大做强公司的决心,持股比例将由57%稀释为51.8%,仍然是绝对控股地位。其他4家股东均是民企,其中公信实业涉足融资担保、小贷等,与湘财证券同属金融类企业,未来或能与安信信托实现主业上的合作。此外大智慧收购湘财证券一事搁置后,后续其股权的变化,或将对安信信托有间接影响,值得关注。目前有意向的投资方向包括互联网保险、信用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同时也收购了大股东手中的泸州商业银行6.3%的股权。受制于银监会对信托公司股权投资的规定,公司只能在金融领域内进行投资,目前还未出现对公司未来有决定意义的项目,增发后50亿资金或有大手笔。

  • 公司管理层在年报中表示,2016年的净利润目标是24亿元,相当于40%的增长,考虑定增完成后3.5亿的股本增加,完全摊薄后的EPS相当于17.5%的增长,我们认为公司管理层能在年报中披露2016年目标,那么应当有能力实现并超越这个目标,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净利润在26亿元左右,对应目前的PE13倍,考虑增发股本增加为16倍PE,估值优势明显。从目前安信信托的主业发展、资本运作延扩张等几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有充分的实力来实现高速的成长。


(二)爱建集团:民营股东入主,市场化改革可期

  • 爱建集团原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分别为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和上海国际集团,分别持有12.3%和9.92%,上海国际集团近年来一直在整合旗下的众多资产,与2015年选定均瑶集团作为股权转让受让方,持有爱建集团7.08%。同时爱建集团将向均瑶定向发行2.5亿股,募集资金22亿元,用于补充爱建信托和爱建租赁的资本金。增发后均瑶集团将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0.3%。

  • 均瑶的入股平均成本为11.93元,成为二级市场的股价支撑。均瑶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股份在2015年末,当时股价处于高位,受让价格为18.32元/股,其后参与增发的价格为9.2元,合计的持股成本为11.93元,目前与二级市场价格非常接近,成为市场股价的有力支撑。

  • 均瑶集团入主爱建后的预期:1.民营机制对信托公司有重要意义。信托行业相对其他金融行业,更需要在业务前端给予充分的激励,在国企体制下,这种激励往往受到多种约束,民营控股下则将更为灵活。爱建集团此前的主要股东都是国企背景,而且旗下资产也都相对繁杂,对爱建的支持比较有限。均瑶集团入主后有望给爱建集团管理层带来更大的施展空间。2.均瑶集团拥有在航空、食品、百货商业等领域的实业资产,有利于爱建集团在产融结合的方向上合作和提供支持。

  • 我们认为,爱建集团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同时大股东的持股成本构成了股价足够的安全边际,虽然短期业绩没法迅速兑现,考虑增发后的2016年的市值为196亿元,对应PE超过30倍,但有望复制2014年的安信信托,在机制和资本的问题解决后,通过快速的利润增长化解估值。

点击上面微信号关注我

华创非银 洪锦屏

13510160512   (同微信)

2016年华创非银以新财富为目标,同时也非常重视日常的打分派点,如您有任何研究和服务需求,欢迎来电来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